朱美禄:中国士族文化

2020-09-30 23:25:34 浏览量:

来源: 多彩贵州网-贵州都市报(2014-12-01)


11月29日,贵州财经大学教授朱美禄在孔学堂开讲“中国士族文化漫谈”的讲座,分别就士族的产生、发展和衰落,士族的特点,以及士族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做了详细的讲解。朱教授资料翔实,条理清晰,向听众呈现了一个全面而细腻的士族全貌。


士族与王室共拥天下


朱美禄说,士族的定义之一,即士人之族,是自汉代士人家族发展而来的文化贵族。这表明,后来权倾朝野、富可敌国的士族家庭起初并不是用先人的高官厚禄作为唯一特点,而是以其家学和礼法等与其他姓氏相区别。士人之族凭借经学起家后,因为接近帝王,垄断了文化,于是形成了累世公卿的名门望族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即使身居高位,假如不是世家出身,仍不能算士族,而仍然是庶族,即寒族与寒门。士族与庶族之间不通婚姻,甚至不能同席而坐,可见歧视之严重。正是由于这种不可调和的鸿沟和根深蒂固的歧视,士族与庶族关系难以调和。左思的《咏史》诗:“郁郁涧底松,离离山上苗。以彼径寸茎,荫此百尺条。”所反映的,正是此种社会之不公。


自然,士族不是古来自有,也不是一直存在的,而是有其形成、发展和衰落的过程。朱美禄说,追根溯源,周代分封制到秦代郡县制的历史转型,使得国君、公卿、大夫等有固定财产的阶级逐渐失去原有势力,而没有财产但有文化的士阶层,成了新型的知识分子,并获得了崭露头角的机会。特别地,汉武帝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学在官府,使得官僚集团垄断了文化,帝王不得不任用,许多人于是以经术起家。到了东汉时,便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局面。曹魏时期,曹操抛弃了曹操“唯才是举”的原则,以按门第出身的“九品中正制”代之,促成了士族的真正形成。到了东晋时,士族集团进一步壮大,甚至出现了琅琊王氏与司马皇室共同拥有天下的局面。


谈玄论道,脱离现实


朱美禄说,作为历史上影响巨大的一个阶层,士族影响巨大,特点鲜明。政治上,士族权力世袭,累世公卿。如唐代宰相369人,崔卢李郑四大姓便有93人次,共计66人,其中崔姓更有23人之多。经济上,士族占山霸泽,兼并土地,致使贫者无立锥之地。东晋时期,朝廷甚至只能向自耕农收取赋税,对士族阶层无可奈何。文化上,士人谈玄论道,脱离现实。这一方面确实是空谈误国,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华民族抽象思维的发展。


特别地,士人在行为上,我行我素,蔑视礼法。最有名的例子是刘伶和阮籍。刘伶喜欢饮酒,放浪不羁,甚至脱光衣服,赤裸裸地站在屋子中。有人见了,便取笑他。他却面不改色地说:“我以天地作为屋宇,以房子作为衣裤,诸君闲来无事,干嘛跑到我的裤子里来呢?”这令讥笑者哭笑不得。阮籍隔壁有个漂亮的少妇当垆卖酒,阮籍常常邀约王安丰等一帮朋友去那里喝酒,一旦喝醉,就歪歪斜斜走到美妇身边,靠着人家倒下就睡。美妇的老公一度怀疑阮籍心怀不轨,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,却发现阮籍并没轻慢的举动。


过度奢靡,导致衰亡


除了刘伶、阮籍这样放浪形骸的士人之外,这个阶层有截然相反的另一面,即生活上的穷奢极欲。朱美禄说,如石崇家里的鸡蛋蛋壳上要画上图案,甚至连用来烧火的木柴也要雕图案,其炫富虚荣之心可见一斑。然而这还不算!晋武帝曾经到王武子家里去,武子设宴侍奉,全是用的琉璃器皿。婢女一百多人,都穿着绫罗绸缎。蒸的小猪又肥嫩又鲜美,和一般的味道不一样。武帝感到奇怪,问他怎么烹调的,王武子回答说:“是用人乳喂的小猪。”武帝非常不满意,还没有吃完,就走了。


物极必反。士族力量太过强大,必然威胁到皇室,以及其他阶层的利益,其被削弱的命运不可避免。朱美禄说,南朝梁代侯景因为向士族求婚而不得,故对士族心怀不满,造反后,导致南朝很多士族被其杀害。到了唐朝,唐玄宗重编《氏族志》、武则天编《姓氏录》,抬高自己姓氏地位的同时,也进一步打压了传统的氏族门第。当然,对氏族形成致命打击的,非科举制度莫属。这种不论门第、以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,相对于世袭、举荐、九品中正制等人才选拔制度,显得更公平、更公开、更公正,对氏族力量的延续形成了致命打击。特别到了宋太祖时,科举成了唯一的晋升阶梯,至此,存在六百余年的士族社会彻底终结了。


作者:赵毫;编辑:郭邱磊


上一篇:张辉:世界与人心的变与不变——基于费孝通《乡土中国》的理解

Copyright©2020贵州财经大学阳明廉政思想与制度研究中心

总访问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