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经济学院网络新媒体中心(2018-04-29)
2018年4月27日,经济学院举办了以“传统美德‘孝’”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讲座,此次讲座由邓立老师作为主讲人为我们进行解读。
我们都知道孝既是儒家家庭伦理的核心,又是当代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,孝不仅是血脉的相继,更是情感与理性的依归,对孝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很有意义。从家庭意义上看,"孝"体现为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;从社会意义上看,"孝"即对统治者的敬畏和基于敬畏的绝对服从。表面上看社会小单元的家庭以"孝顺"、"孝敬"为指导思想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,是善的。

同时邓立老师也为我们讲授了“小受大走”这个典故,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春秋时期,曾参因为种瓜误点被父亲毒打一顿,挨打后不省人事,醒来后还装作很高兴的样子。孔子听说后,非常气愤,甚至不认他这个弟子。孔子说当年舜对待父亲的责罚从来都是小受大走,也不失去对父亲的孝心,曾参则陷父亲于不义的深渊。字面含义为轻打就忍受,重打就逃跑。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。
此次讲座,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听讲,积极地与老师互动,更是被老师精彩的解读深深吸引,同学们也深刻的了解了孝的含义,更懂得怎么在家庭和社会上践行,这也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。